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 迨 :至,到。)
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         
记问不若人:                    ④众兄弟成诵:         
下列句中划线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稍稍宾客其父 B.父焉,借旁近与之
C.父其然也 D.其文,思其义

下列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迨能倍诵止 蒙始就学 B.未识书具温公
C.中夜不寝时 以钱币乞之 D.借旁近与为众人

翻译句子
①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试分析【甲】文中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并请谈谈【乙】文中司马光最终“所得多矣”给你学习上的两点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 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诧异

B.道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

B.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D.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②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剌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心乐之  ②不可久居  ③不里许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①投饼于左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③

(5)【甲】【乙】两文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文后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用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请结合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公将驰之  

②彼竭我盈  

③皆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故  

(2)翻译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觥筹交错

觥:

  

②树林阴翳

翳:

  

③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遗:

  

④荫长松,藉丰草

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

登轼而望之

B、颓然乎其间者

安陵君其许寡人

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D、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吾妻之美我者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4)填空

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  与作者的  ,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  

(5)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很据选文内容溉括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