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天大雨(        )    (2)死(        )
(3)得鱼腹中(        )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不当立而“立”,这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的社会矛盾。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C.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杨布击狗
杨朱之弟杨布,衣 衣而出。天,解素衣,衣缁 衣而。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①缁(zī):黑色②曩(nǎng)者:从前】
解释加点的字
①衣 衣而出()②天,解素衣()
③衣缁衣而()④子亦犹()
选出与“杨布怒,将击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昂首观之 D.至之市

翻译句子:子岂能毋怪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副使失物
李士衡①,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李士衡]北宋人,当时为官。[高丽]古国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李士衡使高丽()(2)副使者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文中表明李士衡对高丽人“赠遗之物”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
短文讽刺了“副使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本文的作者是宋代的 (姓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2) 性行均:
(3)盖追先帝之殊遇:(4) 引失义: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诸葛亮一生忠心为主,在北伐临行前,深情向后主提出了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条建议。 (只能用四字词语回答)
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写到:“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出师表》见证了诸葛亮的忠诚,说说选段中哪些具体内容能体现他的忠诚?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①既望:指农历十六日。②属:同“嘱”,此处引申为“劝酒”。③共适:共享。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于泉上 (2)醉翁之不在酒
(3)泛舟游赤壁之下 (4)而莫消长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耳得而为声

A.醉翁意不在酒
B.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有良田美池桑竹
D.募有能捕者,当其租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还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请结合【乙】文第2节谈谈你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