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布击狗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 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① 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是。曩者②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①缁(zī):黑色 ②曩(nǎng)者:从前】
解释加点的字
①衣素 衣而出( ) ②天雨,解素衣( )
③衣缁衣而反( ) ④子亦犹是( )
选出与“杨布怒,将击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孟浩然之广陵 | B.是吾剑之所从坠 | C.昂首观之 | D.至之市 |
翻译句子:子岂能毋怪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古诗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予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臣之妻私臣:(2)王之蔽甚矣:
(3)吾妻之美我者:(4)长跪而谢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
C.皆以美于徐公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D.臣之妻私臣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隆中对》)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根据甲段的内容,说说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两段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文邹忌在进谏时运用讽谏艺术说服齐王;乙文中的唐雎则采用、的方式,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期日中()(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中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请你举出2个以上这样的事例来
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加点字词。
(1)虽有嘉肴(2)不知其善也
(3)然后能自强也(4)教学相长也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划两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诗文
【甲】水陆草木之花,。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可爱者甚蕃 ()(2) 濯清涟而不妖()
(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翻译下面的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宜开张圣听 |
B.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 |
C.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D.由此观之恢弘志士之气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翻译: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邹忌和诸葛亮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他们想要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