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䑸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
[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③䑸:舰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臣本布衣 布衣:_________________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___________________
终不为妻子计 计:___________________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 度: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 夫 受 国 恩 有 急 死 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4)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蝉则千转不穷:(2)互相轩邈
(3)横柯上蔽(4)负势竞上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三个四字短语是:、、。
【甲】【乙】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2)事败易以亡(3)凡六七万人 (4)使使欲与连和俱西。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2)婴乃不敢为王。从本段中看,陈婴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陈婴这一形象?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令杨养息三日。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清袁枚《子不语•卖蒜叟》)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旁睨而揶揄之睨:斜视 |
B.观者如堵堵:堵塞 |
C.老奴能受我打乎受:经受 |
D.众大骇,走告杨骇:吃惊 |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以拳打砖墙”中的“以”理解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将以攻宋。 |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D.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下面对文本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蒜叟职业普通、貌不惊人、但有着神奇的功力。 |
B.杨二相公是一个力大无比、刀枪不入之人。 |
C.本文为了表现卖蒜叟的非凡之处,运用欲擒故纵的抑扬手法,层层蓄势,使行文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
D.杨二相公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围观之人很多,有的人甚至站到一堵墙上去看。 |
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王曰,何坐?(2)吏二缚一人诣王。(3)所以然者何?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为乡邻之所贵 | B.博学善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 D.弦徽不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