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材料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
B. |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
C. |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
D. |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
(2)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加点字词 |
方法提示 |
释义 |
吟啸自若 |
联系成语解释词义。 神色自若 |
①自若:______ |
顾子敦适遇之 |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适:①适合;②满足;③正好。 (《汉语大词典》) |
②适:______ |
亦怀一杯 |
根据形旁推断字义。
(《说文解字》) |
③怀:______ |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酒尽,各散去。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多有相同之处,请列举。
(11分)
刘备纳贤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①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②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③。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中山靖王:西汉景帝时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②徇:这里是夺取的意思。③平原:国名。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顾自见其耳()(2)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
(3) 由是往依瓒 ( )(4)刘备见而奇之().翻译下列句子
⑴喜怒不形于色。(2)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下列句中的“以”与“与母以贩履为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 B.可以为师矣 | C.卷石底以出 | D.盖以诱敌。 |
.从语段中看,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刘备幼年就丧父,家境十分贫穷。 |
B.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很好,他们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 |
C.关羽、张飞和赵云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 |
D.从文中内容推测,刘备“纳贤”的目的是想实现自己的大志。 |
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裘:皮衣。 、与文中“驻马观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之市 | B.两狼之并驱如故 |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D.驱之别院 |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数百步复反()(2)及疲()
(3)乃布裘坐观()(4)三日方去()、翻译句子。(2分)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②尊君在不不:
③相委而去委:④元方入门不顾顾:.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忧虑趋:小步紧走.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今日病矣()②槁:().请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提炼出一条成语。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字,号,北宋哲学家。
.解释划线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宜乎众矣()
③陶后鲜有闻()④不可亵玩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并赋予君子哪些品格?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