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①,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太祖(曹操)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②,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苟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③。”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有删节)
【注】①当须刳〔刳(kū)〕:剖开,开刀。②赐小豆四十斛〔斛(hú)〕古时量粮食的一种容器,一斛等于十斗。 ③宜含宥之〔含宥(yòu)〕宽容,原谅。下列句中的“而”与“太祖闻而召佗”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C.委而去之 | D.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
A.华佗医术高明,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很快就好了。 |
B.华佗不但能用中药给人治病,还会给人动手术,并发明了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剂。可惜他的医书没有流传下来,是一大遗憾。 |
C.华佗医技卓绝,然而他本是读书人,以医术养活自己,心里常感懊悔。 |
D.华佗认为曹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奸臣,所以不愿为曹操治病,称病躲在家里。曹操多次用书信召唤,他都不愿前往。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语其节度 语: ②若妻信病 信:
③此可以活人 活: ④佗亦不强 强: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2分)
⑵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2分)
文言文阅读。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节选自《吕氏春秋》)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君宜致力于耕作()(2)人不对 ()
(3)非独猎也()(4)百事也尽然()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文言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
③公将驰之 ()④望其旗靡()下列四项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鲁长勺之战,齐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根据文意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曹刿自荐,深谋远虑下联: 庄公,
文言文阅读。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少孤,年八岁()
A.幼年死去父亲 B.孤独,孤单
C.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D.辜负
②遂通其经()
A.田间水沟 B.成就,顺利地做到
C.于是,就 D.终,竟,终于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因忘其猪/而听经 |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
C.见/而欲笞之 | D.门下生/共禁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承宫最突出的品质又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延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质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或异二者之为: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若得为范公党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 |
B.不以物喜以光先帝遗德 |
C.质何敢望之先达德隆望尊 |
D.闻者为之缩颈鸡犬相闻 |
请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细读选文,回答问题。(4分)
(1)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志向?(1分)
(2)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中的王质是否称得上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并请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奎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奎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捍:保卫。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甲)文选自《孟子》,孟子,名,字,时期思想家。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4)天祥泫然出涕翻译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