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
(1)每个烧杯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水较多且在水面上有油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五个实验装置中,请找出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唯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探究光照是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应选择装置______与装置
______进行实验观察。
我市某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情有独钟,经常做一些有关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
(一)实验步骤: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A、B、C,并且在瓶底各铺两张餐巾纸,各加适量水.
(2)取30粒黄豆种子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A杯不作处理,B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杯内抽干气体并密封.然后把A、B、C均置于24℃-27℃环境中.(如图)
(二)实验现象
几天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
(三)回答问题:
(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 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结论是 .
(2)要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 作为对照实验.
(3)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在实验步骤2中的描述欠严密,处理欠妥当,请你指出其中一处不足: .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6只老鼠的食物——米饭可关小白鼠的笼子)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设计方案:①( )。
②将6只小白鼠(体型大小和活动能力相同)分成两组,每组3只,分别放人以上的两个笼子中;③观察6只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4)预测的实验现象是()。
(5)实验结论是()。
(6)本实验遵循( )变量原则,实验变量是(),设置没有修正液的组目的是(),实验中用六只鼠的原因( )。
某同学为了证明蝗虫也要进行呼吸,按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1)蝗虫在自然界中属于 动物。
(2)观察甲、乙两装置中红色液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有人将表中的实验数据转换为柱状图(如上图)。
红色液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 |
||
开始时 |
10分钟后 |
|
甲装置 |
9.0cm |
4.6cm |
乙装置 |
9.2cm |
9.1cm |
①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有明显移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碱石灰吸收了________,故装置内气体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移动。
②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乙装置中的红色液滴有细微移动,请对此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设计了“观察蚯蚓”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2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回答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明显减弱?。原因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对照组是
第二个实验探究蚯蚓在什么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中小明把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测量它两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在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测量它两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如此三次,求蚯蚓两次运动中的平均距离。对比结果,请回答:
(1)在实施计划中,为保证蚯蚓的呼吸,需要在实验中。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探究题: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影响鼠妇的生活。
(3)实验步骤:
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
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湿土,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干土”或“湿土”)那侧是对照组。
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数量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保证变量唯一。
(4)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中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取这10次的_______作参考。
(5)做实验时两侧的鼠妇各10只,而不是一只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果(现象):鼠妇逐渐集中到湿土的那一侧。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