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设计了“观察蚯蚓”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2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回答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明显减弱?。原因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对照组是
第二个实验探究蚯蚓在什么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中小明把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测量它两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在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测量它两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如此三次,求蚯蚓两次运动中的平均距离。对比结果,请回答:
(1)在实施计划中,为保证蚯蚓的呼吸,需要在实验中。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
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A.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B.假设: 。
C.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D.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明亮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1 |
2 |
阴暗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8 |
19 |
18 |
E.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_____影响(填“有”或“无”),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的环境中。
F.表达和交流。请问: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均不相同
C.所有的条件都不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均相同
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探究小白鼠走迷宫取食活动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小白鼠能够在穿过迷宫后,到达存放食物的终点,这一动作的完成,随着完成次数的增加,越来越熟练,走完迷宫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一活动的完成是小白鼠以来嗅觉反射完成的先天性行为,还是通过多次练习形成的学习行为。
(1)在以上的探究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2)你作出的假设是:
(3)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的是,要做两套同样的迷宫,一个用于小白鼠走迷宫训练,对小白鼠每一次走迷宫的进行纪录。当小白鼠可以顺利地从始点到终点后,更换新的迷宫,再放出同一只小白鼠,看小白鼠是否能顺利地到达终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小白鼠是靠 寻找到正确路线的,而不是靠。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
![]() |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
A |
50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20 ℃ |
B |
50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10 ℃ |
C |
50 |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20 ℃ |
D |
50 |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20 ℃ |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 。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 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
(填“没有”或“有”)影响。
某班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步骤如下:取方形白色瓷盘作容器,往盘中央放入20只等大的黄粉虫成虫.瓷盘一侧用不透光的塑料垫板盖上,另一侧用透明的投影胶片盖上.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侧黄粉虫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1)黄粉虫的发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方式为 .
(2)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3)为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垫板和胶片遮盖的瓷盘面积应相同.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 装置.
(2)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实验?
(3)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 .
(4)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 方法来弥补.
(5)被誉为“玉米大王”的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系列获得了高产.这种合理密植的种植方法保证了玉米的叶片 ,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