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了证明蝗虫也要进行呼吸,按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1)蝗虫在自然界中属于 动物。
(2)观察甲、乙两装置中红色液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有人将表中的实验数据转换为柱状图(如上图)。
|
红色液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 |
|
|
开始时 |
10分钟后 |
甲装置 |
9.0cm |
4.6cm |
乙装置 |
9.2cm |
9.1cm |
①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有明显移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碱石灰吸收了________,故装置内气体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移动。
②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乙装置中的红色液滴有细微移动,请对此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六个分别装有豌豆种子的罐头瓶,其中1、2、3号瓶放置在温暖的地方,4、5、6号瓶放置在寒冷的地方,1、4号瓶不加水;2、5号瓶洒入少量清水;3、6号瓶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几天以后,只有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而其余的5个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请回答:
(1)缺乏温度条件的种子有:____。
(2)缺乏水分条件的种子有:。
(3)缺乏空气条件的种子有:。
(4)以上实验说明,、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必须的,缺一不可。
(5)豌豆种子能够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必须具备完整的有生命力的。
下图是某同学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实施的探究方案以及对茎的观察,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他选择了带叶枝条,并放在了温暖向阳的地方,过一段时间,看到叶脉变得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二所示图像(部分),你会发现只有[]被染成红色。
(2)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是怎样被运输的?。
(3)通过该同学的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
(4)图二中的2是,其作用是。
(6分)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装置B内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以进行作用。
(2)把D处夹紧、E处打开,当光照一段时间后,绿色植物会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
(3)若要加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此时把D打开。
(4)若用黑纸片将B装置罩上(D处扎紧),绿色植物主要进行作用,若向C瓶中加入,可观察到现象。
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阅读下面的资料,他会给你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些启示。
韭菜与韭黄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它们都是由韭菜的幼芽发育而来的。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如果用泥土或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以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
(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取一定量的韭菜种子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保证种子的萌发条件。然后将甲放到下培养,将乙放到处培养。几天以后,甲容器中的幼苗是绿色的,乙容器中的幼苗是色的。
(4)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两瓶密封瓶A、B内;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______________,其变量是____________。
(3)步骤④加热过程要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滴加碘液后,能够变蓝的是摘自__________(A瓶或B瓶)的叶片,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还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_________。
(5)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会_________,说明A瓶的植株释放了__________。
B瓶的蜡烛会_______,说明B瓶的植株进行了_________作用。
(6)结合第(4)(5)问,请完成光合作用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步骤③取下玻盖后,发现A瓶光照6—7小时后,瓶壁上形成小水珠,这是植物进行_________而生成的。
(8)运用:为了增加温室蔬菜的产量,人们往往向温室里通入适量的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