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14日,星期三,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以上材料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描述出现在什么重大事件中?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该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什么?“与大英帝国的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中俄之间的关系曾经历了对抗、盟友、对手、邻居加朋友几种模式。2005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正式宣布,双方决定于2006年首先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俄国是现代史上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结合中俄革命和建设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俄国十月革命是先在城市取得胜利,然后领导农村斗争取得胜利;而中国的革命走的却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中国革命是在俄国革命指导下进行的,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呢?请你结合中国和俄国的历史进行一下比较,并简单谈谈你的想法。
(2)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它的发展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决议:“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政权无痛苦地从资产阶级转到工人和农民,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回答:
(1)文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主要指哪两次革命?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为完成“新高潮”的任务而选择了什么方式?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当地,所有征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上级指令执行。───列宁《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革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实行交换。───前苏联文件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列宁在什么背景下实行的什么政策?
(2)这两种政策从内容上看有何不同之处?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谁?
(2)他对人类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3)请你搜集有关他的故事,并谈谈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的发言,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并改正。
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了二月革命。起义军英勇善战,很快攻克了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斯莫尔尼宫,起义取得了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巴黎公社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探索俄国富强之路的过程中,为了抵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列宁被迫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了难关。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