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唐代诗人秦韬玉,男,生卒年不详,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全诗以“贫女”的口吻述说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诗歌各联内容加以概括。
(5分)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说出其中的两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析。(6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①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②酽:指酒醇。③《招魂》: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宋玉以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请指出颔联中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____和____(共2分)作者是在怎样的处境之中创作本诗的?结合本诗并选取作者同期的词作《定风波》中的相关句子,简要分析作者在这种处境之下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面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塞路初晴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
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
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