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乔布斯
①乔布斯走了。
②关于乔布斯的一切,迅即成为全球社交网络有史以来的最热话题。人们不厌其烦、翻箱倒柜,翻出任何关于他的文字、声音、影像资料,重温他传奇、自由、创造的一生,咀嚼他那激荡人心的睿智言语,心中充满温暖、感激和惋惜。
③这份感激和惋惜并非苹果产品用户独有,也包括每一个明了其不可替代价值的人,甚至是那些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心怀恐惧的竞争对手。这不仅因为他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和欢愉的体验,更因为他拥有的那种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稀缺的财富——创新精神和富有想象力的心灵。
④奥巴马说,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勇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他确实改变了世界。数十年来,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走在时代和科技的最前沿,为全人类探路,为我们照亮未来。
⑤假如没有乔布斯,生活会是怎样?这的确难以让人想象。现在,即便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生活中,乔布斯依然无处不在。书桌上,耳朵里,手掌中,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进步和便捷,都有他的身影,甚至连那看似最普通不过的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也是他的首创。短短50余年的人生,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即便是2004年接受胰腺癌手术之后,乔布斯也依然带领着苹果公司,为人类奉献了iPad和iPhone,在个人移动终端领域掀起了颠覆性的变革。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确让人赞叹,而他面对疾病和命运时的那种坚韧和不屈,更让我们感动不已。
⑥如今,乔布斯带着惊天创意渐行渐远,我们希望,下一个乔布斯会在中国出现,下一个苹果会砸中中国的创业者。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们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其实也具有了孕育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的基础性条件。不过,国内当前创新和创业的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近年来,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塞满了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大脑,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捞到钱,成了不少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多少人、多少企业,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甚至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而在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科技领域,“拿来主义”大行其道,拷贝和山寨的水平一流,却少见耐住性子的研发和创造。大多数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本不敢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热衷于直接拷贝国外的成熟技术,然后进行“汉化”和本土化等“微创新”,这不仅不能改写一个产业的发展轨迹,也在根本上扼杀了自己成长为下一个苹果的可能。
⑦除此之外,没有先进和完善的融资体系支持,当前的商业价值观,也缺乏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和理解,此等现实,的确让人感到无奈。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怀念乔布斯,怀念他身上恣意奔流的创新和创造。
⑧万物有时,但伟大的创新精神会永远留存。乔布斯走了,但我相信,透过圆圆的无框眼镜,乔布斯那深邃的目光,依然在温暖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打量着陷入创新困局的人们。我们如何才能穿透功利和浮躁的迷雾,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转身去追求创新,追求那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从亦步亦趋的跟随者队伍中,冲到世界的最前面?乔布斯的一生,其实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奥巴马认为,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他改变了世界,为全人类探路,为我们照亮了未来。 |
B.乔布斯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欢愉,如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就是他的首创。 |
C.所有的苹果产品用户以及那些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心怀恐惧的竞争对手都对乔布斯心怀感激和惋惜。 |
D.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国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具有了孕育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的基础条件。 |
E.当前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很多人、很多企业都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捞到钱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联系文本简要概括。
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乔布斯?请结合文本概括出乔布斯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兽·人·鬼
闻一多
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但既已认清了是兽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类的道理和它费口舌了。甚至用人类的义愤和它生气,也是多余的。反正我们要记得,人兽是不两立的,而我们也深信,最后胜利必属于人!
胜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过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着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
村子附近发现了虎,孩子们凭着一股锐气,和虎搏斗了一场,结果遭牺牲了,于是成人们之间便发生了一串纷歧的议论:
--立即发动全村的人手去打虎。
--在打虎的方法没有布置周密时,劝孩子们暂勿离村,以免受害。
--已经劝阻过了,他们不听,死了活该。
--咱们自己赶紧别提了,免得鼓励孩子们去冒险。
--虎在深山中,你不惹它,它怎么会惹你?
--是呀!虎本无罪,祸是喊打虎的人闯的。
--虎是越打越凶的,谁愿意打谁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
议论发展下去是没完的,而且有的离奇到不可想像。当然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议论。至于那"为虎作伥"的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测了。但愿世上真没有鬼,然而我真担心,人既是这样的善良,万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啊! (原载1945年12月9日《时代评论》第6期)
背景资料:
抗战刚刚胜利,渴望和平民主的人们对国共之间的谈判还抱有希望。但是,战后国民党政府种种丧失民心的政策,特别是蒋介石派数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挑起内战的事实,激起了人民普遍的不满。于是,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反内战呼声迅速传遍了各大城市。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等校学生、教职工6000余人于11月25日在西南联大校园内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国民党云南当局竟采取野蛮手段,派特务混进校内捣乱,派军警包围学校,并鸣放枪炮进行威胁。从26日起,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开始罢课。12月1日上午,国民党云南当局指派大批军警、特务分头闯入西南联大、云大等校,大打出手,并向校内投掷手榴弹。罢课师生被炸死和打死的有4人,被殴打成重伤的有25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昆明各界人士继续以悼念死者、送挽联、安葬四烈士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反动派的抗议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意愿。时任西南联大教授的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罢教声援学生运动,对有些教授瞻前顾后的态度极为不满,于是作《人·兽·鬼》一文。收入《闻一多全集》时改作《兽·人·鬼》。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兽","人","鬼"分别指什么?
兽:____________
人:____________
鬼:____________文中成人们的议论大体上反映了哪几种态度?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每种态度的概括限用下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一多先生说"胜利的道路……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这"可笑"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9分,每小题3分)
彩色头发基因技术
你能想象一只绿色老鼠的样子吗?科学家最近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了绿色的毛,试验的成功让科学家们相信,将相关基因移植入毛囊可以改变毛发的颜色,这意味着对毛囊进行基因变体疗法可能大有作为。
抗癌公司是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这里的科学家将一种水母基因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使老鼠长出了在蓝光下呈现荧光绿的毛发。该公司总裁,罗伯特·霍夫曼说:“这些毛发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其中有荧光绿色的蛋白质。”这种荧光绿蛋白质就是使水母在暗处发绿光的那种基因。霍夫曼将这种水母的基因移入一块剪下的老鼠皮上,他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胶原酶可使毛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然后将老鼠皮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液含有一种腺病毒,这种病毒与平常引起感冒的腺病毒相似。该病毒很快进入老鼠皮上的水母基因细胞中。霍夫曼采取措施使病毒迅速复制,这样病毒细胞就可以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载入老鼠的细胞中。霍夫曼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过程,他发现,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了绿色蛋白质的斑点,这是每根毛发生长的基础,此后,这块老鼠皮上80%的地方长出了绿色的毛。然后,霍夫曼将这块长有绿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移植的毛发在老鼠身上不断生长,逐渐遍布全身。
目前,该研究最乐观的前景可能就是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研究人员已通过基因疗法使白老鼠长出了黑色的毛,这对于治疗灰白头发是重大进步。但这种基因变体技术还要在老鼠身上再做几年试验才能用于人类。科学家认为,一旦人类掌握了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基因疗法就可以用于美发。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红头发和褐色头发也都有其生成色素,但目前还没破解金发的分子构造。一旦科学家们发现丁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头发的颜色,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
霍夫曼同时指出:“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他相信基因工程能使毛囊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和干扰素(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通过基因疗法,毛囊里不仅能长出健康的头发,还有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糖尿痛、癌症等。实际上,把基因疗法用于美发要比治病困难得多。美发需要把头上所有的毛囊都进行处理,而治病只在几个毛囊上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节选自《环球时报》)下面对“相关基因”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关基因”指科学家们最近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了绿色的毛的基因。 |
B.“相关基因”指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科学家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的水母基因。 |
C.“相关基因”是科学家们将它植入毛囊内钓可以改变毛皮颜色的一种基因。 |
D.“相关基因”是指老鼠皮上已经带有病毒细胞的水母基因。 |
对老鼠身上长出的毛发是绿色的原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胶原酶将老鼠皮组织软化,使老鼠的皮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进而生长出了绿色的毛。 |
B.将移植了水母基因的老鼠皮囊放人培养液后,受培养液中腺病毒钓影响,所以长出的毛发呈绿色。 |
C.因为霍夫曼将长有绿色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的缺少毛发的皮肤上,故长出的毛发是绿色的。 |
D.原因是美国加州圣迭戈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科学家植入老鼠皮囊的水母基因中含有荧光绿色的蛋白质。 |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因变体技术使老鼠身上长出绿毛的试验,意味着对毛囊进行基因变体疗法必将大有作为。 | |
B.基因疗法使白老鼠长出了黑色的毛的研究成果表明,治疗人类的灰白头发已取得了重大 | C.人们要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头发的颜色的关键在于科学家要发现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 |
D.基因疗法,既能改变头发颜色,还能使毛囊承载某些基因来根治白化病、糖尿病、癌症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蒙娜丽莎之美
一切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莱沃那·特·文西是发见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这可以由特·文西与鲍梯却梨或奇朗大育等的比较研究而断定。特·文西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氛似的空气中,他只有体积;鲍梯却梨的轮廓则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体积只是略加勾勒罢了。
“瑶公特”的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如果我们再回头研究她的口及下巴,更可发见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部。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脸部轮廓之稍有棱角者以此。
有这些研究上,可见作者在肖像的颜面上用的是十分轻灵的技巧,各部特征,表现极微晦;好似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至于在表情上最占重要的眼睛,那是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采的眼睛。有些史家因此以为特·文西当时并没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哪一个平庸的艺术家,永不会在肖像的眼中,忘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巧,也许正是特·文西所故意摒弃的。因此这副眼神蒙着一层怅惘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协调。
她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乔之纳(Giorgione)的《牧歌》中那个奏风琴者的手是如何瘦削如何紧张,指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职业,并表现演奏时的筋肉的姿态。“瑶公特”的手,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这个研究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了何等的艺术手腕,以黑发与纱网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沃那·特·文西是历史上最善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特·文西全不发生关系。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灵迹。
注:《瑶公特》即《蒙娜丽莎》。特·文西现在通常译为达·芬奇。第四段,“在这些研究上”中的“这些”指代什么内容?
答:特·文西(达·芬奇)为什么画了“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采的眼睛”?
答:特·文西(达·芬奇)的绘画技法有什么特点?试分析概括。
答: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推断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蒙娜丽莎”的脸部轮廓是浮动的,只有体积,没有线条,让人感受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 |
B.鲍梯却梨的作品非常注意人物脸部的轮廓,往往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但人物的体积感不强。 |
C.“蒙娜丽莎”微笑的中心在口缝之间,脸上的凸陷、眼睛的倾向、下巴部分不规则的线条,都是“中心”的余波,也是微笑的标识。 |
D.以黑发与纱网衬托苍白的脸色,以无数细小的衣褶烘托双手的立体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烘云托月的艺术表现手法。 |
E.《蒙娜丽莎》是一位长期潜心思考,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天才创作出的绘画极品,绝不是兴之所至的神来之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仰望苍天
在这片开阔地带,一切都是如此地平和与舒展,澄明和悠然。这时正好是仲秋,适时的气候给人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带来清爽的惬意。一些在都市里被遗忘的姿势,此时又在这山野中拣回来了。真的,我好久没有利用仰望这个姿势观赏苍天了。
在城市里,我大都用平视或俯视的姿势,外出时是为了躲避往来的车辆和擦肩而过的行人;而在书斋里,则是为了翻读古书。这些往往把我小时候喜欢仰望的姿势冲淡了。那时仰望天空,感到神秘和不可思议;退而仰望自家的果林,笔直的木瓜树上黄澄澄的木瓜,垂于枝头红艳艳的荔枝,仰望时心田流满了口水。只是后来,这个姿势随着我的长大和城市的拥挤,不用似乎也无大碍。
现在,我坐在一堆奇形怪状的木头疙瘩上,仰望天幕,有一大群的鸟正从远方飞来。它们相互应和着掠过,转眼间就消失了。我的心因此快活起来,它们在这个夕阳时分为我所仰望纯属一种偶然,却又因这一偶然使我随缘任意地想。我首先想到晋人,想到以鸟入诗的陶渊明,他喜爱以仰望的姿势来充实清贫且闲逸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悠然”二字,就是仰望的灵魂,真是闲雅得很。陶氏笔下多鸟的意象,鸥、鹤、燕、雁不胜枚举,这都不是大气象之鸟,却舒展了诗人紧蹙的眉头:人理应像仰望中的飞鸟才是。晋人似乎对仰望有独特的嗜好,如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仰观宇宙之大”的佳句,而当时的一些诗中,也多有“肆眺崇阿,寓目高林”的描绘。仰望与俯察可以说是常用的姿势,总是仰望更为提神,也更有超然玄远的意趣。
人靠仰望,靠自已的眼神,与浩渺无限的宇宙连为一体。
傍晚时分,天边推出了火烧云。如果你注意了,每一天的火烧云都是一幅绝版的佳作,他们御风而行,时缓时疾,不断地变换着身影。我欣赏的是火烧云那种天然柔和的行迹,在聚散中悄然无痕,在避就时极具宽松,人说“渊默如海”,云海就是如此。我眼前现出唐人怀素,这位酒肉和尚总是来到旷野上,昂首看云,“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遂至绝妙。”比他更早的晋人卫铄,这位奇女子就认为笔画中的“横画”要写得“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这些赤诚的自然之子,通过仰望,使人性通于天性,笔趣融于天趣,终于笔底风云卷舒无碍。这不禁使我深深感佩古人的善解天意,想想吧,这么一种行走的风景总是不间断地从我的头顶掠过,可是我们忽略了上天终日无言的启示,这种不动声色不事张扬的显现,才是真正的大师手笔呀!
夜幕拉开的时候没有月亮就可以仰望到满天的星斗。墨色的穹庐密集的群星,会使人想起热闹和拥挤,这并不大合我的心思。幸好我在这里的几天中,正好是新月升空的时候,淡淡的,如同宣纸上淡墨一撇。在辽阔无垠的天幕上,一弯寒月未免过于孤单了,很自然使人想到清寒和简淡。我庆幸自己来得是时候。唐人也多有望月移情之癖,不少唐诗就沭浴在粼粼的月光里。只是唐人多以写三五月圆为乐事,面对苍茫天庭唏嘘不已。把玩这些月光晚会留下的佳作多了,会觉得感怀世事套路相近,无非是天上圆而地上不圆罢了。在我眼中,还是寒月寻味久远,那种缺失性的体验,会使人深刻一些,形成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独特的审美指向,洞见人生来路的坎坷悲欢,慢慢摒弃一些虚妄和轻浮。再说了,仰观寒月必定对我笔下的韵致有些助益,我总是想,大凡把文章写得热闹了富贵了,不免世俗气升浮。文辞美仑美奂,乘起婉媚流波,圆满得皆大欢喜,心头终归还是贮存不住。寒月一般的笔墨大多有一缕淡淡的忧郁之美,低调潜行,藏露从容,避纤禾农 而就清淡。仰观朦胧如梦的寒月,你再看看周遭舒卷飘忽的寒云,幽深寂寞的寒山,森然静立的寒林,再烦燥不宁的心旌也会如同浴过一片清莹。真的,这样的月夜足以洗心。
仰望苍天,仰望那掠过的、飘过的、漫过的种种景致,靠我们有限的眼力和无限的眼神,远距离地与这一浩渺之美交通。人在仰望中测出了自己能量的疆界,内心必然充满起伏的潮汐:造物主赐予我们生命的同时,还教会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姿势。每一种姿势的设计都是有所苦心,有所用途,绝非多余。不仅有显见的实用性,还有深邃的精神性。只是有些姿势在我们人生旅程中不知不觉地遗忘了丢失了。这也必然失落相应的那一部分体验。我们理应为此而深深地惋惜。为什么在作者眼中,还是寒月寻味久远?
文章的第二段如果删去,似乎也并不影响行文的连贯,结合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说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通过仰望苍天这一姿势体会到哪些“深邃的精神性”。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陶渊明笔下的鸟多不是大气象的鸟,是因为这些鸟的意象象征了隐逸生活的悠然。 |
B.相对于俯察而言,晋人更喜欢仰望的姿势,因为后者更有超然玄远的意味。 |
C.相对于“我”对云的感悟而言,晋人卫铄和唐人怀素对于云的感悟主要侧重于“形”的变幻莫测所带来的对于“笔趣”的触发。 |
D.满天的星斗显得过于热闹和拥挤,不能给人想象的空间,无法拓宽仰望的视野。因此作者说仰望星斗“不大合我的心思”。 |
E.在作者看来,唐人写月的作品总是以写三五月圆为乐事,缺乏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因而看得多了令人乏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窗帘
杨绛
①人不怕挤.不论怎样挤轧,大家也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各自各.像太阳
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
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
②隔离,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一一欺哄人招引
人的距离.窗常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一一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
的窗口,不引起任何注意;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望测度,生出无限兴趣.
③光秃秃赤裸裸,当然表示天真朴素.何必这些虚伪,遮遮掩掩的不老实!可是,
逢人只说三分话,就不能一见倾心,肝胆和照?开口见喉咙,也未免浅显.有乖巧的
人,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常的颜色。一个沽白素净的帘子,堆登着
的透明的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经过人为的漂洗而更富有
魅力.认真要赤裸裸不假遮饰,除非有希腊神像那样完美的身体,有天使般纯洁的灵
魂.培根(Bacon )说过:“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裸零的身体,或是裸落的心”
人从乐园里驱逐出来的时候,已经体味刻这句话了.
④所以赤裸裸的妻实总需要些掩饰,便是赤裸裸的真理,也需要一些衬托装饰.
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这惑,让人梦想,让人希
望,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空该多么单调荒凉!
⑤隐约的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距离增添了神秘。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
没际的遥远与辽阔.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理想,仰慕
的名人,心许的“相知”,------隔着窗帘,惝迷离、相看一眼,越加添了想望;偶然
目逆,给你无限欣喜;每一次试探是冒险,每一个发现是惊奇.伟大,伟大!在陶醉
迷恋中,也忘却了自己帘后的狭小与简陋。
⑥这时候,你掀起了窗帘.后面,有什么?赤裸裸的真实!像秦尼生( Tennyson)
诗中的夏洛特女郎(Lady of Shalott),看厌了镜中反映的天地,三步跑到窗前,望
一望外面真实的世界.她的镜子破裂成两半,她毁灭了以前快乐而无知的自己.悄悄
地放下窗帘,失望而悲哀.
⑦可是,失去的只是一个迷梦.有时也能换到窗常后面的安静和休息,不论那间
屋子多么简陋狭小.
⑧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
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
窗帘.〔原载1945年I1月《新语》第3期)根据上下文意,正确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l)第③自然段中“开口见喉咙”是什么意思?
(2)第③自然段中“乐园”所指的是什么?
答:概要回答文中句子的含义.
(1)第⑤自然段“伟大,伟大!所称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2)第⑧自然段“你总得算里别人家的窗帘”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正确理解下面两处写法的表达作用。
(1)第⑤自然段连举“云雾中的山水”等六个意象,在表达上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
(2)第⑥自然段举夏洛特女郎的故事,在表达上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从一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l)试析“窗帘”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
(2)谈谈文章第③段的表现手法及其表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