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粉蝶儿 和晋臣①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②。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③。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①晋臣:辛弃疾的朋友,写有《落梅词》。②雨僝(chán)风僽(zhòu):风雨交相摧折。③醇酎(zhòu):醇美的浓酒。“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和“轻薄荡子难久”分别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情景?
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
C.“女祸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道旁稚子
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①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①骭(g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郊行(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4分)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14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具体说明。
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