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
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下列四个实验中,物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有一个变化与另三个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该变化是()
A.用燃烧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B.探究人呼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
D.用干净的沙和石棉等装在剪去底部倒置的矿泉瓶中制的简易净水器来净化水 |
用纯净的木炭粉末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发生的反应有:C + 2CuO=2Cu + CO2↑,C + CuO=Cu + CO↑。现用1.2g木炭粉末还原10g氧化铜粉末,反应物刚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气体产物是()
A.CO2 | B.CO | C.CO、CO2 | D.Cu、CO |
某固体样品中除了含有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 CaCO3、Ca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m1 g,经高温充分煅烧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m1=m2,则原样品中无CaCO3 |
B.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aCO3 |
C.若56m1/100<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aO |
D.若56m1/100<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无CaO |
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W |
X |
Y |
Z |
反应前质量g |
2 |
22 |
34 |
0 |
反应后质量g |
2 |
40 |
待测 |
1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
50 |
4 |
4.6 |
1 |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
待测 |
20 |
23 |
4.2 |
A.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应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4
C.第二次测得A的质量为12.4g D.该反应中共生成D的质量为4.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