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听取、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十二五”规划刚要。
材料二 2010年5月6日,英国议会选举出现“无多数议会”。经过5天艰难磋商,议会中第一大党保守党最终争取到第三大党自由党的支持,达成联合执政协议。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随后接受女王认命,出任新首相,组建新内阁。战后英国首个“联合政府”诞生。
(1)中国和英国实行的国家管理形式都属于
A. 议会制 B. 总统制 C. 代议制
(2)材料体现了中、英两国在政体运行中的哪些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材料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把“常回家看看父母”写进了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与探亲休假的权利。
针对“常回家看看父母”这一点,打工者甲:法律真能让我带薪休假、帮我买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我一定常回家,打工者乙:谁不想幸福,不想父母妻儿?如果在落后的家乡能找到工作谁还出来打拼,打工者丙:谁听不出老爸“家里都好”的谎言?但为了给老板“好好工作”,平时也只好打个电话报平安了。
(1)根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用科学发展观阐述国家应如何破解材料所反映的老年人生存困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12月2日,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中国首个月球车登陆月球进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此次探月成功将开启我国航天的新篇章,中国将是继美俄之后,人类第三个在月球实施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远程遥感通讯控制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最关键的是,所有的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
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不断攻坚克难的结果,每次成功发射是研制人员对数万计的环节进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结果。
目前我国已选择2000多项航天技术运用于小到百姓餐桌大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年产生1200多亿元的效益,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将激发更多中华儿女的正能量,使中国梦早日成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嫦娥三号”登月成功的政治意义。
(2)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
材料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是硬道理,在自豪中国航天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同时,必须清醒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经济发面: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要把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改革的红利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出谋划策。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力争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的知识,说明确立上述目标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