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乙】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⑦而去。
【注释】①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④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滨。⑥特:仅,只。⑦怿(yì):高兴、快乐。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寡人国小也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
B.使守南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
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则道不拾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
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阅读《梁尝有疑狱》,完成小题。
梁①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国③,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
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⑤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
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⑥去,赏疑则从与⑦。梁国大悦。
【注释】①梁:战国时魏国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等同。国: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相如:相同。⑥从:依从。去:去除。⑦与:赞许,奖赏。(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梁有疑狱()②吾子决是()
③臣,鄙民也()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布衣富侔国
A.固以怪之矣 | B.不以物喜 | C.何以谓之文也 | D.皆以美于徐公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侧 而 视 之 一 者 厚 倍 是 以 千 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陶朱公没有告诉梁王该怎么办,梁王却没了疑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治水必躬亲》)
【乙】都御史刚峰①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点其宦囊②,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风洲评之云③:“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刚峰宦囊》)
【注】①刚峰:海瑞号刚峰。②宦囊:代指为官所得钱财。③王司寇风洲:王世贞号凤洲,明文学家。司寇为周代掌管刑狱的官,后世为刑部尚书的别称。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非相度不得其情()②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③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④卒于官舍()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王司寇风洲评之云 |
B.盖地有高低盖竹柏影也 |
C.如好逸而恶劳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 |
D.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朗读停顿。
竹 笼 中 俸 金 八 两 葛 布 一 端 旧 衣 数 件 而 已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两文,你认为海瑞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 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③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② 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③ 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⑤世以此定人之优劣。
【注】①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②乡:通“向”。③赞:古代文体名称。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远来相视( ▲)(2) 贼既至(▲)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4) 皆哀许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
(2)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
▲▲▲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
▲▲▲阅读全文,简要概述世人 “定人之优劣”的标准,并结合文中某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独 往 湖 心 亭 看 雪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 猛浪若奔() (2) 互相轩邈()
(3)上下一白() (4) 是日更定()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写法不同,请简析。
阅读《阮孝绪传》(节选),完成小题。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胤之母周氏卒②不服绵纩
③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④及晏诛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尽以归胤之姊”中“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B.吾欲辱之,何以也? |
C.何以都不闻消息? |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翻译句子。
闻者咸叹异之。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