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谈谈你对“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秋月
北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①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①红尘:泛指人间。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诗的一、二两句中和两词典型地表现了秋月的特征。
诗的最后一句的悠悠“白云”和“红叶”,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第(1)(2)题。(6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3分)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分)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①
北场②芸藿③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①王绩,隋末唐初诗人,中年后,过归隐生活。②北场和第二句的东皋,泛说屋北的场圃,家东的田野。③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诗人秋夜喜遇王处士,但全诗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之“喜”?
尾句中“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古诗阅读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古诗。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
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
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