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
(2)设计方案 如下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
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 ;
。
(5)数据处理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有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 。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将此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
已知以下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4HCl(浓)+MnO2
Cl2↑+MnCl2+2H2O②KClO3+6HCl(浓)
3Cl2↑+KCl+3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②中的电子转移情况: 。
(2)若反应②中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的Cl2,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
(3)将反应①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
(4)①和②中生成等量的Cl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______,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
A 6 g H2; B 0.5 mol CO2; C 1.204×1024个HCl分子;
D 147 g H2SO4; E 92 g乙醇(C2H5OH); F 4 ℃时10 mL水
(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32 g某气体的体积为0.672 L。则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3)8gNaOH溶于 g水中,才能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一个钠离子。
根据已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C、N、O、F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铜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_;
(4)钛的基态M能层电子排布图 ;
(5)C、N、O、F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6)铬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区;
(7)一至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和能层数相等的元素有 种;
(8)仅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CO2和_________;N2和________。
(9)CH2=CH2中碳原子采取 杂化;
(10)水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1)则9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或“B”)。
(2)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3)95℃时,若1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用含a、b的等式表示):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g)
CO2(g) +H2 (g) △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mol·L-1·min-1。
(3)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850℃时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即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