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即五鼎烹②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假贷无所得假:借。 |
B.古者诸侯不过百里过:经过。 |
C.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亲:父母。 |
D.我厄日久矣厄:穷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公宾客多厌之/强弱之形易制 |
B.今以法割削之 /亲不以为子 |
C.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 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
D.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 )
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A.①②⑤ | B.①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 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 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 有千金之多。 |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余 虽 骨 肉 无 尺 寸 地 封 则 仁 孝 之 道 不 宣 愿 陛 下 令 诸 侯 得 推 恩分 子 弟 以 地 侯 之 彼 人 人 喜 得 所 愿 上 以 德 施 实 分 其 国 不 削 而 稍弱 矣 于 是 上 从 其 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申徒嘉,兀者(被砍掉一只脚的人)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①。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②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③,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子产曰:“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④,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⑤!”《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注释】①郑子产:郑国的大政治家。伯昏无人:假托的人名。②执政:子产曾是郑国执政大臣,故有此说。③大者:这里指广博精深的见识。④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善射者。彀(gòu):张满弓弩。“彀中”指弓箭射程范围之内,喻指人们生活的社会范围。⑤乃:仍。称: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师:学习
B.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后:看不起
C.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状:陈述
D.而适先生之所适:适合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子产性格的一组是()
①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②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③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④子无乃称⑤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兀者申徒嘉与执政子产同窗共师,子产却以势傲人,不屑与申徒嘉同出共止。子产以社会地位衡量人的价值,因而“索人于形骸之外”,把申徒嘉“齐执政”的行为看作是大逆不道。
B.申徒嘉身上则洋溢着一种“等贵贱”的精神,他以“德”取人,因而“游于形骸之内”,彻底挣脱了社会上本末倒置的价值观的拘束。
C.申徒嘉为捍卫自我的尊严,针锋相对,据理反驳,最后终于使子产改变了态度。
D.在本文中,儒、道两家的价值观发生了碰撞,在二人激烈的言辞交锋中,刻画了申徒嘉外貌奇丑,品行高洁的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译文:
(2)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译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在赞叹孔子()
A人格之坚贞不屈 B教学之循循善诱
C胸襟之恢宏开阔 D道术之广大湛深。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知孔子教弟子应当()
A以孝弟为本,亲仁为末 B以进德为本,修业为末
C以孝弟为本,仁爱为末 D以学文为本,修德为末
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汤有天下,选于众 | B.天下莫不与也 |
C.述职者,述所职也 |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前置句 |
对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② 旷安宅而弗居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⑤师行而粮食 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⑧饭疏食饮水
⑨足食,足兵,民信之⑩ 所谓立之斯立
A.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⑩ | B.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⑥|⑩ |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⑨⑩|⑥ | D.①④⑧|②③⑨|⑤⑦|⑥|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