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 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
照片1 照片2
材料二 同中国建交国家数字统计
年代 |
1970 |
1980 |
1992 |
2002 |
建交国家数目(个) |
55 |
124 |
151 |
165 |
请回答:
(1)照片1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
(2)照片2名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再举出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两件大事。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史实?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如图,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到学校受欢迎。
材料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
力争,还我青岛”等。
材料3:“中国的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
可以被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4: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出;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前行。
请回答:(1)材料1照片上受到热烈欢迎的学生因何时参加什么运动被捕?这个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1+1+1,3分)
(2)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2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一性质?(1+1,2分)
(3)材料4中的“两界”指什么人?跟他们一道“挺身而出”的是还有什么人?
(4)从材料3中学生们的誓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创始人?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夫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3)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如图,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2)材料二诗中与右图相关的一句话是。
(3)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4)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如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共6分)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BC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