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
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
A.《诗经》 | B.《离骚》 |
C.《窦娥冤》 | D.《红楼梦》 |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儒家 |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
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 |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 | B.齐国手工业发达 |
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 | D.农业的精耕细作 |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