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假如你是他的翻译兼顾问,请你帮他解答如下疑问:
(1)马可·波罗就许衡《鲁斋遗书》中“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的观点,提出了疑问: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2)忽必烈即位后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说明了忽必烈推行什么政策?他还设立了什么机构来专门管理?
(3)马可·波罗来到泉州游历,经常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等族人结婚的场景,你能告诉他这种情况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4)“56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描述了中国元朝“一家”高度发达的文明,马可·波罗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你能猜猜元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包含着什么道理吗?
仔细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右图名为“魂牵梦绕”的漫画,反映的是2009年二月,法国佳士得公司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时中国人的感受。
(1)图中漫画中的“我”何时离开家?哪一战争使“我”离开家?
(2)“我”离开家,见证了哪两个侵略者的罪行?2013年6月,“我”已回家。对于我的“离家”与“回家”你有什么感想?
下图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示意图。小丽说:“图中A处岛屿被割是在1895年。你赞同她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这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烟味,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蒸汽机器”是谁改良的?这种机器首先是在什么部门开始应用的?
(2)任举一例至今我们都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恩惠”,联系自身谈谈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方便。
(3)两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4)材料三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他后来又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俄国历史
材料二: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请回答:
(1)这位沙皇是谁?他是针对哪次改革而言的?
(2)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这次改革对俄国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日本也在稍后发生了同样性质的改革,你知道日本这次改革的名称吗?
(4)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你认为我国在改革中应该怎么做?
看下图回答问题:
⑴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B 是 。(2分)
⑵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⑶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⑷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