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 区间,此时 (细胞器)活动增强;若甲图细胞中4和5结构消失,则消失的时间相当于乙图的 区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 。
(2)甲图所示结构是否来自细菌?简述理由。 , 。
根据下面的图示,请回答:
(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和________过程,是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2)若细胞C是成熟的红细胞,那么细胞A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对于白血病人来说,医学上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
(3)成熟红细胞中无核、无________(细胞器),所以红细胞中呼吸作用的方式为(填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核细胞的无核与成熟红细胞的无核相比,原核细胞具有________。成熟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能力与细胞内含有________有关。
(4)若C表示的是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人的细胞,他患病的根源是图中________(用字母表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表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
周期 |
G1 |
S |
G2 |
M |
合计 |
时长(h) |
10 |
7 |
3.5 |
1.5 |
22 |
(1)在图中绘出该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曲线图并注明各期名称(假设体细胞DNA相对含量为2C)。
(2)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__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______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3)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__。
(4)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在M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
下图一所示为某种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几个时期,图二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生物是动物还是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图一按照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没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
(3)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二的___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4)如果将此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一中A所示时期时,细胞中含放射性的DNA占总DNA的________%(不考虑细胞质中的DNA)。
(5)图二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如图为某种生物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某种化学物质能使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在加入这种化学物质约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这种生物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h。
(2)如果用低温诱导茎尖分生区细胞,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能否达到100%?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兔子白细胞细胞核的形态有正常、Pelger异常(简称P异常)、极度病变三种表现型,这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P异常的表现是白细胞核异形,但不影响生活力;极度病变会导致死亡。为探究皮下脂肪颜色与白细胞核的形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实验人员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杂交组合 |
白脂、 正常 |
黄脂、 正常 |
白脂、 P异常 |
黄脂、 P异常 |
白脂、极度病变 |
黄脂、极度病变 |
|
Ⅰ |
黄脂、正常×白脂、P异常 |
237 |
0 |
217 |
0 |
0 |
0 |
Ⅱ |
白脂、P异常×白脂、P异常 |
167 |
56 |
329 |
110 |
30 |
9 |
注:杂交后代的每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约为1∶1
①杂交组合Ⅰ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杂次组合Ⅱ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②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
③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白脂、P异常雌性和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交配,理论上其后代中出现黄脂、P异常体的概率是________。
④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是因为部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