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为了防止其氧化,常加入的物质是
A.Zn | B.Fe | C.Al | D.HCl |
如图所示,将两烧杯用导线如图相连,Pt、Mg、A1、C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S后,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
B.Al、Pt两电极有氢气生成 |
C.Mg、C两电极生成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恰好完全反应 |
D.甲池pH减小,乙池pH不变 |
可逆反应A(s)+B(g) n C (g)△H=Q(n为正整数)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相同, a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b没有使用催化剂 |
B.其他条件相同,若只改变压强,则a比b的压强大且n≥2 |
C.其他条件相同,若只改变温度,则a比b的温度高且Q>0 |
D.其他条件相同,a表示减少A的物质的量 |
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H =-2834.9 kJ/mol
4Al (s) +2O3 (g) = 2Al2O3 (s)△H =-3119.91kJ/mol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
已知反应:①101kPa时,C(s) + 1/2O2(g)=CO(g) △H1=-110.5kJ/mol
②稀溶液中,H+(aq) + OH-(aq)=H2O(1) △H2=-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 |
B.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 |
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 kJ/mol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 CH3OH(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92.9 kJ |
B.根据反应①和②推知反应: H2(g)+1/2O2(g)=H2O(g)的△H=-241.9kJ/mol |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不一定要吸收能量 |
D.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