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被测物体 |
形状 |
重力 |
橡皮泥 |
正方体 |
4.8N |
球形 |
4.2N |
|
三角锥形 |
3.6N |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对此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进行评价:
第二组: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图中就是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中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二中.
表二
钩码的个数 |
1 |
2 |
3 |
4 |
5 |
钩码的质量(m/×10-2kg) |
5 |
10 |
15 |
20 |
25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N) |
0.5 |
1.0 |
1.5 |
2.0 |
2.5 |
(1)请你在方格纸中作出关于G与m的关系图像.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 .
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个实验作进一步推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形变:
(1)比较a、b可以说明________;(2)比较a、c可以说明________;
(3)比较a、d可以说明________;(4)综上可说明:________.
王芳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上表中的数据: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的长度回复到15 cm,请你对表中的弹簧的长度数据进行研究,填写对应的弹簧的伸长数据,并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拉力的大小/N |
0 |
2 |
4 |
6 |
8 |
弹簧的长度/cm |
15 |
16 |
17 |
18 |
19 |
弹簧的伸长/cm |
0 |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已完成了下图中的甲、乙两步实验,由此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如果还想继续探究,你认为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实验是什么(在左图下边画出操作方法简图)?并与图比较才能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从而确定,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再分别测量 _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