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和小红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小红____________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N,同时小雪用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1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N) |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m) |
有用功(J) |
总功(J) |
机械效率 |
2 |
0.4 |
0.2 |
0.2 |
100% |
(2)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助找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____ _。
(4)若本次实验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则钩码重增加到4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小明学习了动能和相关知识后,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他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①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让两个小球的质量相同,实验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②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需要让两个小球的 相同,实验时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③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做 法.
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 ,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 问题.
(2)实验1可以探究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3)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 .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其中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3)他经过调整后,使后面的蜡烛B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 ,同时发现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若把手放在蜡烛B处 (“会”或“不会”)烧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图1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
(4)如图2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 .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0.4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VAB= 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