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2005年4月2日从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如下图所示)这次科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海底热液及其周围特殊生命现象的研究。海底热液指的是从海底火山口喷涌而出的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回答13~14题。
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在这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途中可能出现如图所示地理事物或现象,其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a—c—b—d | B.b—a—d—c | C.c—a—b—d | D.d—a—b—c |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黑烟囱”主要分布在 ( )
A.工厂和农家厨房 | B.大陆坡 | C.海岭 | D.大陆架 |
下列铁路线中,经过济南的是
A.京广线 | B.京沪线 | C.京九线 | D.陇海线 |
右图为我国某河流(东西向)示意图,分析完成18—19题。该河
A.有较长的结冰期 |
B.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 |
C.流域内多涝洼地 |
D.流域内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 |
治理该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
B.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 |
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6~17题。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
B.地处迎风坡 |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
D.多锋面、气旋活动 |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4~15题。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 B.<400,>25 | C.>400,<25 | D.<400,<25 |
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12~13题。
|
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
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A.1800 | B.700 | C.200 | D.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