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诗歌阅读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  。 ( 屈原《离骚》)

(2)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秦爱纷奢,  。(杜牧《阿房宫赋》)

(5)起舞弄清影,  。(苏轼《水调歌头》)

(6)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投我以木桃,  。(《诗经•卫风•木瓜》)

(8)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答客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 ,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 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

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1)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 ,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和徐都曹

[南朝齐]谢眺

宛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结轸 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东都已俶载 ,言归望绿畴。

【注】①徐都曹:徐勉。都曹,官名。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皇州:帝都,指建康。③结轸:停车。④俶载:指农事伊始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诗余选集》

D.《律诗集粹》

(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与写景结合

B.寓情于景物之中

C.用典而不失自然

D.铺陈和比喻兼用

(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从军行

(唐)崔国辅

塞北胡宿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倫道行,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寒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注】①营州:唐代州名,北接契丹。の偷道行:秘密行军,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

R.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

D."刀光照寒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深沉含蓄 D.刚劲凝练

(3)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