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解释下列划线字
富人于五所园也( ) 非显者刺( )
重檐翼馆 ( ) 遂以名楼 (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 )
富人于五所园也( )
遂以名楼( )
以实奇 ( )翻译下列句子
(1)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翻译:
(2)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翻译: 文章开头交待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并强调“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能扣住园中的景物特点展开具体的描写。文中哪个词语能概括园中景物的特点?扣住这个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介绍的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
(1)从流飘荡从:__________(2)天下独绝绝:___________、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析“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中“竞”“ 争”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谢之谢 :道歉 |
B.监试者异之 异:认为……奇特 |
C.窃为郡内忧之窃: 偷窃 |
D.以病去去:离职 |
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咨臣以当世之事 | D.卷石底以出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
阅读《三峡》与《答谢中书书》,。(1 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芨.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乌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虽乘奔御风( ) (2)哀转久绝( ) (3)四时俱备(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5)至于夏水襄陵(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____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
句子。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古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翻译句子:(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以头抢地耳抢: (2) 长跪而谢之谢:___________
(3)故不错意也错意:__________ (4) 秦王怫然怒怫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运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唐雎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