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⑤。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⑥,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⑦。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
④风波: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幼稚盈室( )②会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病( )④命篇曰《归去来兮》(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家叔以余贫苦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B.扶苏以数谏故 |
C.策之不以其道 |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亲故多劝余为长史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2分)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号
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②齐奄:人名。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④圮(pǐ):塌坏,倒塌。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自奇之()(2)虎诚猛 ()
(3)云霭蔽天()(4)请更名曰“风”()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东里丈人的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亲旧知其如此 () (3)不汲汲于富贵()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小题(共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句中加线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怀民亦未寝寝:
③相与步于中庭步:
④盖竹柏影也盖: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文章描景写“月”,抒情写“闲”,你怎样理解它们?
答:
阅读《狼》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眈眈相向(chén) | B.狼亦黠矣(xié) |
C.屠大窘(qiǒng) | D.止露尻尾(kāo)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顾野有麦场()②一狼洞其中()
③止露尻尾()④屠自后断其股()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而不答 仰而笑呼 余 宿其家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