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 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陛下万机百俱兴
B.亦以为为外人道也
C.非所宜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狂态耶舜于畎亩之中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笑释之酿泉为酒,泉香酒洌
B.今因隋侈见藐小
C.实谓惩奢淫既克,公问
D.今隋宫之内万钟我何加焉

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叙述了苏世长善辨的三件事,从三件事中可以看出苏世长是一个能言善辩、敢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
B.苏世长直言进谏,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渊也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C.劝告高祖必须节俭,不要奢侈淫逸,以免步隋的后尘,招来灭国之祸。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苏世长的胆气和为国忧民的忠心。
D.苏世长不知宫殿乃李渊所建,以为是隋炀帝所作,因此高祖非常生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文中填上空缺的文句。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饿其体肤入则无法家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从本文的学习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下列各题。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1)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3)。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4),深不可测也。此何遽不为福乎?
注(1)吊:安慰。(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3)保:保全。(4)极:穷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近塞之人有善术者()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⑶其子好骑()⑷此独以跛之故()
(2)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堕而折其髀”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峨冠而多髯者
C.学而时习之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两处)。
此何遽不为福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⑵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活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③不以千里称也()④才美不外见()⑤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面句子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用“千里马”比喻
用“伯乐”比喻
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附 加 题
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①,将按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黯然。翌日,遂收太守。
【注释】1.奸藏:贪污受贿。 2.按:追究。
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陈往日之好甚欢()(2)遂收太守()
给画线句断句。
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
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黯然”?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感激\是马也 B.以伤先帝之明\明察秋毫
C.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自叙生平,是为了让后主相信自己,与出师无关。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感情。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愿望。
D.选文乃至全文,表达了作者有感于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诸葛亮在奏章中叙述自己的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的经历,这与邹忌劝谏齐王时叙说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