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文中填上空缺的文句。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人恒过 饿其体肤 入则无法家拂士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从本文的学习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三)阅读下面这则文言文,完成17—13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而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上文孔子向我们讲解了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3分)
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上文出现的成语,并选择一个说说它在现代词典中的意思。(4分)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其不善者而改之。”、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解释下列词语。
愠:何以: 识:
诲:说:厌:
、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2)不耻下问:。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
(1)关于学习态度:。
(2)关于学习方法:。
(3)关于孔子自谦:。、用课文原句回答: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答:。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
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
答:。
(二)文言文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
C.书非借不能读也 | D.陈胜者,阳城人也。 |
.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度已失期②关山度若飞
B ①等死,死国可乎②且与欲常马等不可得
C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①扶苏以数谏故②珠可历历数也.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会天大雨:__________(2)楚人怜之:__________
(3)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__(4)卒中往往语____.翻译句子:
(1)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发动舆论准备的?
.如果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没有遇到大雨,也没有延误期限,还会有百姓起义吗?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要阐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有一老父衣粗衣()
能谤讥于市朝()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
.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二)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曦月(xī) | B.素湍绿潭(tuān) |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 D.怡然不动(yí)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俶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