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回答小题
伤 仲 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划分句子节奏
余 闻 之 也 久。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作者想向我们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劳其筋骨()
 (3)困于心衡于虑()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回答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伐竹取道(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出下列划线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
|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 
|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 
| C.乃:乃记之而去——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 
| D.以:以其境过清——不以游堕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 
|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 | 
| C.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景。 | 
| D.选文第四段流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 
永州旅游部门拟加大小石潭景点开发和宣传力度。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利用本文资料为该景点写一则导游词。(不少于50字)
 (2)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句简洁的广告语。(20字以内) 
(三)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 
|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 
|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 
| D.或阻之(或:有的人)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节选)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2)未果,寻病终寻: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渔人甚异之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C.具答之 | D.闻之,欣然规往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 且人已服降
  (2) 偶语者弃市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4)人又益喜___________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