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0分)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下列句中划线的“之”与“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中的“之”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 D.水陆草木之花 |
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 想借机谋反。 |
C.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①诸豪杰相立畔秦 ( ) ②遂破楚( )
③欲自往谢( ) ④太仆亡走汉( )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朝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于土墙凹凸处()(2)以丛草为林()
(3)以土砾凸者为丘()(4)方出神()
(5)凹者为壑 ()(6)鞭数十()、诵读选文,分别概括两段所记之趣。
(1)___________之趣(2)___________之趣、选文中共有两个成语,请找出并分别造句。
(1)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大意,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写一段情趣盎然的文字。
阅读下面古文
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通“擒”。 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谓张辽曰▲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下列句中划线词与“左右欲追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先帝称之曰能 | 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处)(2分)
曹 公 曰 彼 各 为 其 主 勿 追 也.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乐:②可:③空:④清:.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成语,它们是:
(1)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 使人视之()② 兴兵伐之().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