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科学结论。
(1)1944年,生物学家艾弗里以细菌为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知,DNA分子具有两个特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在基因中,决定该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9年,科学家M.Nireberg和S.Ochoa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RNA为模板,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了只有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的一定条件除模板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条件,该过程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的:
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m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该m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应由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5)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上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种。
普通甘蓝为二倍体(2n=18),通过育种得到四倍体。
(1)一般得到四倍体植株是利用试剂处理二倍体植株进行________分裂的部位,上述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倍体甘蓝正常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细胞,其染色体彼此为________染色体。
(3)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均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则四倍体甘蓝减数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条。
(4)实际观察四倍体甘蓝的________器官,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前期多数为4或2条同源染色体联会,3条染色体联会或1条染色体单独存在的情况占少数;而中期则出现较多独立的1条染色体,且染色体总数不变,表明联会的染色体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
(5)上述情况表明:四倍体甘蓝减数分裂过程出现______________异常,导致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有17、19、21条等,说明细胞内出现了________增加或减少的现象,使其育性________(填“正常”“减弱”或“增强”)。
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蚕豆病是只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1)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2)对家系部分成员的DNA用_________酶来获取β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推断II-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两对基因)。
(3)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其亲本的______个体。
(4)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_。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5)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正常人的受精卵______II-9的体细胞_________II-9的次级卵母细胞(填“>”、“≥”、“<”、“≤”、或“=”)。
乌鱼能治疗各种痔及湿痹,利大小便。为研究污染物对乌鱼塘中生物的影响,研究小组对某池塘中生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
(1)乌鱼与泥鳅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以它们属于两个物种。
(2)根据表1分析,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是________。
(3)池塘中____________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4)若鱼塘中泥鳅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图中cd段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接近______型。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___(会/不会)大幅超过b点。
(5)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_________演替。
I.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和a、b、c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的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_,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3)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病。临床上可以切除________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II.下列是有关植物生长素的一些信息,请结合所学内容,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其极性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2)图甲利用琼脂块收集来自小麦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1AA),研究比较小麦胚芽鞘尖端在光下和暗处产生生长素的量。除所需探究的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长素量(图中数字),可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则图乙是水平放置后,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则曲线上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___________。图丙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______________。
百合(二倍体,2n=24)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粉色百合中存在少量绿色个体,研究者发现,绿色百合细胞液呈弱酸性,而色素在此环境中表现为绿色,生理机制如下:
(1)a过程所需要酶参与; b过程中沿着mRNA运行并认读遗传密码,进而合成蛋白R,蛋白R应存在于(结构)起作用。
(2)研究发现,野生粉色百合的细胞中存在一种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该mRNA与R基因所转录的mRNA序列相似。下图为两种mRNA的差异部分对比,由此推测少量绿色个体出现的变异类型是,该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的原因是。(AUG:甲硫氨酸(起始),GAU:天冬氨酸,GAC:天冬氨酸,AUU:异亮氨酸)
(3)含基因H的百合,香味浓烈,其等位基因h,不能合成芳香油,无香味。降低百合香味是育种者试图实现的目标。基因R可抑制百合香味,且这种抑制具累加效应(抑制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清香、芳香、浓香),2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批芳香型百合,请用这批百合,在最短时间内,利用杂交育种获得一批清香型、能稳定遗传的百合。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说明。(不要求写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