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伤仲永 ( ) (2)日扳仲永 (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书诗四句 ( ) (6)其诗以养父母 ( )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稍稍宾客其父 | B.邑人奇之 |
C.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 D.父异焉 |
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 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
C.代指四句诗 | 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下列句中 “之”与“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中 “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辍耕之垄上 |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无案牍之劳形 | D.益慕圣贤之道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俭薄所以居患难也②其后修贬夷陵
③修始得禄而养④享年七十有二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2分)
译:
(2)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2分)
译:选文中的太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古诗文阅读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去所失,悉推豕偿之。主人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偿之方去。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豕:猪③执勤:执手做工。④耆老:老人。耆,老。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延及他舍(延长) B.梁鸿家贫而尚节(尊崇)
C人许之(同意) D.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平常)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乃寻访烧者蒙乃始就学 | B.梁鸿家贫而尚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C.悉还其豕稍稍宾客其父 | D.悉推豕偿之忽啼求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②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梁鸿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梁鸿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述。
阅读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吾日三省吾身②鞭数十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 B.故时有物外之趣 | C.观之,兴正浓 | D.鞭数十,驱之别院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____
陶后鲜有闻香远益清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莲”却还写了菊、牡丹,目的是什么?
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请说明理由。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共8分)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下列词语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把酒临风 |
B.得之心而寓之酒所识穷乏者得我 |
C.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 |
D.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 |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佳木秀而繁阴秀:
(2)苍颜白发苍颜: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颓然乎其间结合第②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乐亦无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