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 |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B. |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 C. |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 D. |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
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
|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马克思认为:“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枷锁”。“他”的主要思想是( )
| A.因行称义 | B.君权神授 |
| C.因信称义 | D.人非工具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反抗外来侵略 | B.发展资本主义 |
| C.救亡图存 | D.反对专制统治 |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先生(1887~1939)曾经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的观点。该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
|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 |
| B.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
| C.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
| D.文学革命的推动 |
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
| A.陈独秀 | B.梁启超 |
| C.孙中山 | D.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