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经历过70年的风雨后土崩瓦解,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又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
(1)领导前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谁?他为了发展经济采用什么政策?
(2)二战期间为了打败世界共同的敌人,前苏联参加了什么国际组织?说明了什么?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有何历史影响?
(4)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国改革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材料二中人物及其相关事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什么关系?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民族政权格局?材料四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
(3)材料五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政策?简析唐朝、元朝实行开明的内外政策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链接】2011年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文章《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直接指出在两会上,民生和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两会特刊》也用大量的版面来关注两会上的民生问题,《两会进行时》、《我们的“十二五”》、《有话直说》、《落地有声》、《心系民生》等栏目都不同程度地对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后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造东都洛阳,并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伐高丽,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朝分崩离析。618年他在江都被部将溢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她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她下令减轻徭役,把免除徭役的年龄由60岁降到50岁。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联系材料一,简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
(3)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水利过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都江堰图二隋朝大运河图三我国重大工程示意图
请回答: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图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两大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图三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一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198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材料三:
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四:
胡锦涛会见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台湾乘客往返大陆台湾歌手周杰伦演唱会
⑴材料一中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负责此次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是谁?
⑵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⑶材料三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和澳门曾经分别被哪两国占领?
⑷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材料二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三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就显著。1992年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⑴材料一中“这位老人”是指谁?他制定了什么决策这一重大政策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⑵请列举除深圳市以外的经济特区(写出两个即可)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⑶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又是哪次会议提出何种经济体制后,进一步促进了此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