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分)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
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 | B.不敢以累他人 | C.以中有足乐者 |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 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能尽以输官而赈民 赈: (2) 素号难治 素:
(3)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食: (4) 食讫: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分)
⑵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2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修衣:添置衣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使人往贻邑()(2)足以全其节()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文中表现曾参生活异常艰苦的一句话是“______”。
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层通过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B.第二层描写了来客学问渊博和生活怡然自适。 |
C.第三层运用典故与名人名言证明“陋室不陋” |
D.全文借助陋室不陋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皆令诸大夫论己()(2)文侯不说()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
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
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以上语段节选自课文《》,作者是代的林嗣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由细弱至洪大,由简单至混杂。 |
B.第①段描写宾客信以为真的失态场面,表现其对表演的由衷赞叹。 |
C.第②段虽无一字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表演,却令读者久久回味。 |
D.选文完整地展现了口技表演“静——动——静”的变化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