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据此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一例说明“百家争鸣”中能反映当时社会现实需要的观点。(回答时应说明派别或人物、观点)
(2)秦和西汉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从秦汉到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思想文化政策措施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朝代 |
设立组织机构 |
作用 |
明朝(明太祖) |
A |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
清朝(雍正帝) |
B |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市舶者,其利不赀(不赀:无从计量,表示多或贵重),榷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也,诸蛮之宝,五天之珍,每岁山积。”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 丝筋,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敕谕英吉利国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起点在哪?它的开通与谁出使西域有关?
(2)材料二中提到宋朝设置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叫什么?宋朝海外贸易发达与哪两项领先世界的技术有关?
(3)根据材料三的状况,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4)对比以上三则材料,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哪位皇帝实现了“天下为一”。
(5)为了实现材料五的目标,清圣祖(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春秋的列国争霸,战国的七雄兼并,预示着统一的大趋势,秦通过暴力战争统一了中国,然旋即二世而亡。汉武帝雄才大略,为了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思考)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指出该事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4)谈谈商鞅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