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   、鹭、    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意境。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题西太一宫壁(其一)
宋•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陵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诗歌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夏天的图景。
从诗歌中的三、四句中,你感受到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
雨夜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 ①笳:一种乐器。 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此处指许多村庄。
“短榻孤灯里”中的“孤”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两句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的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十分传神,为世人传诵。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晏殊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浣 溪 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 桑 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这两首词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浣溪沙》通过摄取旧亭台、夕阳西下、落花等触人愁绪之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而《采桑子》借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______________等哀景抒发了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好梦频惊”是《采桑子》的点睛之笔,请结合词的上阕说说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