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文阅读】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传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指泰山、衡山等中国名山。②霁:雨过天晴。
下列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妙用真人祠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B.日,天宇晴霁实欲界之仙都
C.哀转久无一乌
D.渔者歌曰不知其

下列“之”的意义或用法与“春冬之时”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不散 B.有丝竹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D.何陋

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甲乙两文都描写三峡之巫山,都写出了巫山           的特点。为表现这一特点,甲文语句“           ”从侧面进行描写;乙文语句“           ”从正面进行描写。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综合阅读。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④乡为生死而不受。  

(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日星隐曜(耀),山岳潜形;商旅不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郦道元的《三峡》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自然景观的?请你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 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 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 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 ,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 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 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抚   

②反   

③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②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城威王彰 ,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 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 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 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少 射御,膂力过人   

②此一夫之用,何足   

十万骑驰沙漠   

坚执锐,临难不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 岩穴暝

B.此一夫

甚矣,汝 不惠

C.使各言

真无马邪

D. 将奈何

吴广 都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赏必行,罚必信

(4)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1﹣4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云归而岩穴   

②醉翁之 不在酒   

③山间之四   

颓然乎其间者   

(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友谊赛与客来饮

皆以美 徐公

B. 自号曰醉翁也

公问其

C.杂 而前陈者

满坐寂 ,无敢哗者

D.射 中,弈者胜

陈胜 ,阳城人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请在①②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常用它来表达什么意思。

(5)从写景的角度,对"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进行赏析。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拂: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于:  

②曾益其所不能 其:  

(3)用现代汉语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