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城威王彰 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 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 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 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少 善射御,膂力过人
②此一夫之用,何足 贵也
③ 将十万骑驰沙漠
④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好乘汗马击剑 |
云归 而岩穴暝 |
B.此一夫 之用 |
甚矣,汝 之不惠 |
C.使各言 其志 |
其真无马邪 |
D. 为将奈何 |
吴广 为都尉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赏必行,罚必信
(4)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
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属文()②不易一字()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
都 督 怒 起 更 衣 遣 吏 伺 其 文 辄 报
3.都督开始为何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何改变了态度?
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
B.舜发于畎亩之中/后发制人 |
C.管夷吾举于士/举世无双 |
D.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无可忍 |
翻译下面的语句。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第二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语句回答)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
B.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的层次显得清楚。 |
D.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共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2)宜:
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________②使侄录之 ________
③索笔疾书 ______④执所书问曰 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译文:
(2)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
译文:
爱莲说 ( 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陶后鲜有闻()⑵、濯清涟而不妖()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亭亭净植()⑸、宜乎众矣()⑹、花之君子者也()翻译下列句子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