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阅读上文,填写下表。
表示时间词语 |
忽 |
未几 |
既而 |
|
山市的变化阶段 |
初生阶段 |
发展阶段 |
阶段 |
消失阶段 |
解释下列划线词。
(1)念近中无此禅院( ) (2)危楼一座( )
(3)裁如星点( ) (4)或凭或立(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高垣睥睨——断壁残垣 | B.相顾惊疑——瞻前顾后 |
C.以亿万计——以一当十 | D.人烟市肆——肆无忌惮 |
翻译下面句子。
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根据提示,写出奂山山市的鲜明特点。
(1)色彩艳丽:碧瓦飞甍。 (2)规模宏大: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4)形象逼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B.不以千里称也 |
先帝称之曰能 |
C.策之不以其道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B.其真无马耶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
C.骈死于槽枥之间 |
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
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特点是: ;【乙】文段水的特点是: 。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①瘿:(yǐng)颈瘤病。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凡饮之者辄病瘿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南歧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这则寓言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 |
为宫室、器皿 |
B.居无何 |
居天下之广居 |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见渔人,乃大惊 |
D.使人称谢 |
长跪而谢之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古诗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①
(清)查慎行
平江远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1ǚ)祠:位于湖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是马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湘兰沅芷年年绿
(2)翻译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远山极目回。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①“ ”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摧残:乙文中,作者认是②“ ”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