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o;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油的表达式为: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组成员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见表格).根据知识,可以知道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分析图中(选填“甲”、“乙”、“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次数 |
甲 |
乙 |
丙 |
测力计示数/N |
2.4 |
3.1 |
3.5 |
图是小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已经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这个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相同。
(2)若将凸透镜换成和它材质相同、口径相同但中间更厚的另一凸透镜,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光屏上的像将变模糊。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能重新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取下光屏,眼睛在光具座的右端向左观察,能看到(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A.烛焰缩小的像
B.烛焰放大的像
C.一个光斑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点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向(选填“左”“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调节完成后,将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通过移动游码,再次使天平横梁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张组的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及有关器材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序号 |
长方体木块的放置 |
表面情况 |
压力/N |
测力计示数/N |
1 |
平放 |
木板 |
5 |
1.2 |
2 |
平放 |
木板 |
8 |
1.9 |
3 |
侧放 |
木板 |
5 |
1.2 |
4 |
平放 |
木板上铺毛巾 |
5 |
2.0 |
(1)在实验时必须让木块做运动,这样摩擦力才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依据的原理是知识.
(2)要验证猜想A,应选取序号为的两次实验;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的两次实验.
(3小张同学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猜想C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盛着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甲烧瓶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乙烧瓶中的电阻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
(1)通电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大,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产生的热量越多。
(2)本试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通过两金属丝串联的方式,控制和 相同;还使用了转换的科学方法:把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为。为了保证这种转换的科学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 。
(3)小明想把该装置改成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则他应将其中一个烧瓶中的煤油换成 相同的水,将甲烧瓶中的铜丝换成与乙烧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相等的镍铬合金丝,并将两个烧瓶中的金属丝做绝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