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他依据的是( )
| A.《未成文的习惯法》 | B.《十二铜表法》 |
| C.《查士丁尼新敕》 |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
|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
|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
|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
|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公元16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同时发展。下面对它们判断正确的是 [来源
| A.是新兴科学与古典文化的对抗 |
| B.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 |
| C.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提供了论据 |
| D.为工业革命做了人才与科学的准备 |
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
| A.禁欲主义 | B.理性主义 |
| C.自由主义 | D.人文主义 |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