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逐渐在世界各地蔓延,其病原体甲型H1N1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下列关于甲型H1N1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B.要标记该病毒的核酸,可将H1N1病毒置于含32P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C.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在血浆中大量繁殖
D.该病毒的蛋白质结构是由其R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
下图为某科研小组采用“基因靶向”技术先将小鼠的棕褐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继续发育成小鼠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过程使用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以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载体 |
B.完成第Ⅱ步操作得到由两个DNA切段连接成的产物,必定是载体与棕褐毛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
C.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能继续发育成小鼠,其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 |
D.图中Ⅲ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过![]() |
下图表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据图判断细胞①、②和物质A、B的关系可能是
细胞① |
细胞② |
物质A |
物质B |
|
A |
下丘脑细胞 |
垂体细胞 |
促甲状腺激素 |
受体 |
B |
致敏T细胞 |
病原体 |
抗体 |
抗原 |
C |
传入神经元 |
下丘脑细胞 |
神经递质 |
受体 |
D |
甲状腺细胞 |
垂体细胞 |
促甲状腺激素 |
受体 |
病毒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般而言病毒对抗生素均不敏感,而对干扰素较敏感 |
B.在基因工程操作中,某些病毒能携带某些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种类与人体细胞相同,故易感染人体 |
D.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容易出现变种,故疫苗研制工作比较困难 |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发生进化的最小生物学单位是种群 |
B.有性生殖过程中只有基因突变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C.基因型是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圆粒基因的频率是50% |
D.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
如果大肠杆菌的某一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A.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
D.没有蛋白质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