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八年级刘涛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目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材料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一例即可)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材料三所述,“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收获与拓展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 大复兴。
【屈辱沧桑】
材料一 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1)上面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 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革命风潮】
材料二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 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
(2)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在组织创立、指导思想、革命结果等方面的哪些活动和功绩"唤 起了民众"?
【独立自主】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 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3)材料三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壮丽篇章】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 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4)改革开放后,引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的科学理论是什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90 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4 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 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
【破旧立新】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 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 "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勇往无畏】
材料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2)改革需要大无畏的勇气。谭嗣同因为哪次变法而从容就义?揭开这次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顺势而为】
(3)改革通常由问题倒逼而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改革名称 |
面临问题 |
措施 |
性质 |
洋务运动 |
内外交困 |
①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B ; 以" C "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②创办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
封建统治者的 自救运动 |
1861 年改革 |
A盛行; 资 本 主义 工业 发展缓慢 |
①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自由 ③农奴可获得一块份地,但须赎买 |
D |
【民富国强】
材料三 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 年 |
1992 年 |
2002 年 |
2010 年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4)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上表,1978 年和 1992 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 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
【文明交汇】
材料一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古代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1)这一"主轴"展开于中国哪一朝代?请将下列文化成就与所属地区文明对应起来,然后把相应的英文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
①造纸术的发明
A. | 恒河文明 ②佛教的创立 |
B. | 黄河文明 ③《荷马史诗》 |
C. | 两河文明 ④《汉谟拉比法典》 |
D. | 希腊文明 |
【经贸繁荣】
材料二 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 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 地甚至欧洲。
(2)材料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鼎盛。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
【航海壮举】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 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3)材料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2015 年 4 月 22 日,习近平等亚非国家领导人齐聚雅加达,纪念万隆会议召开 60 周年。 作为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体现了国际关系和国际规则的深刻变化。请回答题 1 题-2 题。
1.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在当时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2.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贩卖黑人奴隶、掠夺资源,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二战后,非洲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
A.印度独立B.埃及独立
C.纳米比亚独立D.古巴独立
2015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这对促进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古今中外,维护国家统一为历代政府所重视。请回答1~3题。
1. |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2. |
在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战 争中,林肯总统通过哪部法律文献,扭转了战局,最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3. |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