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7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文化,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各
自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总结秦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改革措施?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
作用?(3分)
材料三 如图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文成公主庙中的公主坐像。
 
(3)下列有关文成公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1分)
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物品、生产技术和书籍 ②文成公主是出生于玉树
的藏族姑娘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四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4)材料四反映的民族融合的情况出现于元朝,这一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哪一个?(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北方民族大融合 蒙古灭西夏与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历经动荡冲突。如何制止暴力冲突,促进和平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合作与对抗"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索,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归类梳理】

时间背景
合作史实
一战前后
①三国同盟②三国协约③巴黎和会④华盛顿会议
二战前后
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⑥雅尔塔会议⑦联合国⑧北约⑨华约
⑩万隆会议11欧盟12世界贸易组织


(1)上表中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对抗背景下合作的史实。请根据提示类别,填写对应事件序号。
类别一:军事组织序号:类别二:国际会议序号:(2)表中的史实反映了一战以来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任务二【质疑探究】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史实,帮他们解答。
(要求:两个问题需分别作答)

任务三【反思总结】
(4)你认为20世纪以来导致世界暴力冲突不断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并归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目的上有何异同?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早期建筑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四 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
(2)概述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说出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建筑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见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的建筑在建筑特点或建筑材料上有何不同?
(2)图三、图四所示的水利建筑工程有何共同之处?

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观察图示,回答问题。

(1)结合图示信息,写出①、②出空缺的内容。
(2)上述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