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早期建筑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四 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
(2)概述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说出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写着美丽的篇章。读懂历史人物,并最终得到感悟和启发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观看下面人物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了起来的伟人是谁?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图二所示,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是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推进国内改革,党和国家在农村和企业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稍长一点的读者应该记得,很多问题在这之前公开谈论并不方便。…… 幸好一九七八年严冬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我也随之获得了生存的尊严。
——余秋雨:《山居笔记》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到的“会议”分别指的是我党历史上的哪两次重要会议?
(2)这两次会议有一点内容是相近的,请说出来。
(3)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读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哪个国家的侵占?
(3)为解决这两个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党和中央政府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4)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5)你对它们的回归有何感想?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以下是一组反映了中国现代以来的外交历程的图片,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外交事件?
(2)图三中的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
(3)图四的照片应该拍摄于哪一年?图中周恩来与谁握手?接下来的一周活动中,双方取得了什么成果?
(4)长期阻碍中美关系改善的是什么问题?
(5)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是在什么时候?
(6)中国取得图三和图四中的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美关系发生这种变化,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